
對于部分難以通過調整作息等方式獲得妊娠的不孕不育夫婦,在輔助生殖過程中需要配套的藥物給予有效支持,故生物醫藥在輔助生殖產業鏈上游占有一席之地,以治療費用計算其市場份額約34%。
根據蛋殼研究院數據,2020年國內輔助生殖生物醫藥市場規模達142.8億元,預計隨著IVF周期數的增加,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213.6億元,未來三年CAGR14.4%。
圖7 :我國輔助生殖生物醫藥市場規模概況
資料來源:蛋殼研究院
常用的輔助生殖藥物主要分為四類:降調節藥物、促排卵藥物、誘發排卵藥物和黃體支持藥物。
降調節藥物:降調節是應用藥物干預生殖內分泌系統中的垂體功能,降低卵巢對內源激素的敏感性,進而使垂體失去控制卵巢的作用,達到利用外源激素促進更多卵泡發育的目的。降調節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后面的促排卵治療,用藥時間1周至1個月不等,藥費占比約15%,國內廠商的市占率約20%。
促排卵藥物:針對不排卵的女性治療的藥物,利用了一個月經周期中一批卵子(約10-20枚卵子)都具有發育潛能的特點,給予足夠支持所有卵泡發育的促卵泡生長素,打破它們的競爭,促進一批卵子的生長和發育,避免這些卵子由于得不到足夠的卵泡生長素而凋亡。用藥時間10-14天,藥費占比約62%,國內廠商的市占率約30%。
誘發排卵藥物:通過藥物誘導卵巢的排卵功能,一般以誘導單卵泡或少數卵泡的發育、成熟和排卵為目的,主要是用于治療排卵障礙導致不孕的病人。通常用藥1次,藥費占比僅3%,國內廠商的市占率約40%。
黃體支持藥物:幫助黃體功能不全的患者維持黃體正常功能。黃體功能不全是指排卵后黃體發育不良,分泌的孕激素不足或黃體過早退化,導致子宮內膜分泌反應性降低,與不孕或流產密切相關。黃體支持藥物有利于免疫保護,促進胚胎著床,抑制子宮收縮,進而促進胎兒的生長。用藥時間1-3個月不等,藥費占比約20%,國內廠商的市占率約40%。